跟同學討論「何謂問題」?

大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提出問題了。就不會再回頭去思索:「這是問題嗎?這是一個怎樣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對於問題本身缺乏後設的思考。我的目的是要讓大家去思考:關於「問題」的各種問題。

我們做了一個練習,練習的方式是把關於某一議題(如,廢死刑、公娼合法化、代理孕母等)的新聞或參考資料蒐集起來,讓同學從中練習我給的條件。

第一個條件是:「從中找出現象≠問題」。同學找到的一個範例是:「死刑會讓冤案難以翻案」這個說法。其中,「冤案」僅僅只是一個「現象」,它還不是一個問題。既然還不是一個問題,就直接將它聯繫於死刑存廢與否,過於快速,中間少掉許多的過程。冤案或許最直接相關的是司法程序,或司法人員訓練等,不同的相關性會產生不同的問題。只有講到「冤案」兩個字,所有的相關問題都尚未出現。

第二個條件是:「從中找出過度簡化的問題」。同學找到的一個範例是:「廢除死刑讓受害者人權難以伸張」這個說法。其中,受害者的確是一個需要考量的對象,但是考量受害者,是不是就只有受害者的「人權」?當然不是,考量受害者,還要考慮受害的心理、哀傷、憤怒等輔導過程,以及寬恕、原諒、和解等倫理過程,以及生活困境等實際狀況。一旦考量到其他的層面,受害者就不見得只是一個喊著要「伸張正義、處罰兇手」的苦主,他有更多樣的面貌。

舉這兩個例子,同學額外發現一件事情。對於一個議題,我們通常都過於快速地要選擇一個正面或反面、贊同或反對的立場。但其實,不論哪一種立場,裡面都有許多含混的問題、不通順的論點、奇怪的推論等。

先拋開立場之爭,才有可能把「問題」釐清楚。下一步,再回到立場,立場才有可能更明確,不會流於因情緒而產生的立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