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蔣興儀

三、分析的終結(或稱為戒斷weaning、寬解unwinding)

案主問分析師:「你到底想要怎麼樣!?」(What do you want!?)他其實不是要問分析師,而是要回到最原初的童年,問他的媽媽。因為他的媽媽離他而去(小寶寶的原初分離焦慮,這裡就不再重複),而他不接受這樣的離去,才會跟著其他事件的引發而一直出現徵狀。

一旦案主能問出這個問題,表示他的焦慮被擴展到極大,此時,分析師必須【沉默】以對,則案主也將陷入【沉默】。案主的沉默,表示他接受分離焦慮,接受死亡經驗。這時,就到了分析的終結時刻。

因此,移情抵抗整個時程很長,尤其最後面是很難度過的,只要過得去,很快便能進入第三階段,就此結束分析。案主的沉默是很重要的訊號。分析師能夠分辨的出來,這樣的沉默不是敵意的抗拒、不是故意挑釁,而是接受虛無所帶來寂靜。

我們可以說,在分析的流程當中,案主的「求死」並不簡單,案主求的是最後面的這種死亡經驗,而不是前面的自殺或自殘,但卻很容易就被自殺或自殘給卡住,而停滯在移情抵抗中無法前進。

如果最後這一步失敗了,分析不會終結,會一直停留在移情抵抗階段(在電影《靈異第六感》中,飾演心理治療師的布魯斯威利,之所以被案主槍殺,就是因為他沒有處理好案主的移情。)失敗,表示分析師沒有做到「不回應」,這是分析師的責任,是【分析師在抵抗】。

因此,分析的流程最終目的在於讓案主接受創傷的考驗,承擔死亡經驗,不要將它投射出去,徵狀的鈕結便得以解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