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蔣興儀



一個被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最初一定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意構思。然而,往往跟隨著票房與商業的需求,創作者當初那靈光乍現的idea,就真的只是靈光乍現而已,無法大放異彩,只能黯淡凋零下去。這就是為何某些電影會被稱為「藝術片」,而某些電影就只能是「商業片」。從「可能的藝術片」淪落為「確定的商業片」,《暮光之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暮光之城》是目前很紅的一部電影,它是由小說改編,小說有四部,所以電影也會繼續拍續集。我認為,它如果能夠只停留在第一部,並且加強第一部中的某些要素,它會是一部藝術片。很可惜的是,它選擇成為商業片,它只想塑造明星,而不想塑造議題。只想獲得影迷,而不想獲得影評。

我認為它具有藝術片的潛能,在於兩個可以深刻探討愛情的要素。第一,人(或吸血鬼)是否能在愛情中突破自身的本性、超越自身的本性?第二,突破自身的本性之後,是否能更激進地突破接下來的受虐狀態?

這兩點都是針對男主角:吸血鬼愛德華。



當吸血鬼艾德華愛上女主角貝拉時,貝拉說了一句比喻:「獅子愛上綿羊」,獅子愛上了他的大餐。獅子不能吃他的食物,但並不是遠距離的觀看著食物。而是近距離的貼近他的食物,時時刻刻去嗅聞她、親吻她、擁抱她。

食物對獅子而言,是多麼無法抗拒的一種誘惑。要抗拒這種誘惑,又是多麼痛苦的一種折磨。因為,誘惑不是來自於想占有她的那種男人本性,而是來自於想毀了她的那種吸血鬼本性。

他不能僅僅只是壓抑他的本能,我們都知道,壓抑是沒有用的,緊跟著壓抑後面的是更劇烈的暴發。他面對著絕對的難關,既不能順其本性去摧毀女主角,也不能僅僅只是按捺或壓抑其本性,他必須和自身的本性競爭。

他要承擔唯一的選擇是:摧毀他自身,摧毀他作為吸血鬼的本能。因此,他對女主角的欲望,是一種自我摧毀的欲望。他對女角的愛,首先表現為一種讓對抗自身的激進行動。簡言之,他的愛,強烈地逼迫他自身必須要受苦,要改變。



然而,這樣的改變,立即會轉變成一種受虐的狀態。就像他一直默默地跟在女主角的身旁,接近她卻又不靠近她,與她保持一種欲拒還迎的痛苦距離。表面上看來,愛德華彷彿是擔心自己會害了她,但事實上,他也享受著這樣的痛苦,品嚐著痛苦中的快樂。

如果他一直停留在受虐當中,那麼他的目的就不是要去愛貝拉,反而是刻意要讓自己無法愛貝拉,藉由無法愛貝拉來讓自己痛苦。也就是說,他真正的目的在於這種極度的痛苦、帶來快感的痛苦。那麼,他就遠離了愛情,只剩下受苦的激情而已。



所以,愛德華的愛情一次就得要走兩步,連續走兩步不能分開。第一步,他要痛苦地超越自己的本性。第二步,不能只是停留於痛苦,以至於變成受虐快感,他還必須要突破受虐,向著愛情而開放。倘若沒有第二步,只有第一步是無法成就愛情的。

如果能導演或編劇能夠在片中細膩地刻劃愛德華的這兩步,描繪其間的掙扎與突破、抗拒與超越、痛苦與解放,那麼這部片會更具有可看性。只可惜,他們太想要將此片鋪陳為文藝片,因此流於表層的華麗羅曼史,而錯失了原本可以穿透人心的有力元素。捧紅了現實中的羅伯派汀森(男主角),卻錯失了劇中那個比人更像人的吸血鬼愛德華。

「無懼的愛」這個標題看起挺諷刺的。談論愛情的這些人本身就有著各種恐懼,如何能夠論及「無懼的愛」呢?這些人表面上是:害怕票房不佳、害怕觀眾不喜歡,但實際上是:害怕自己成為藝術家、害怕拍出自己都不敢拍的東西、害怕突破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