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說焦慮和恐懼不同,但不是害怕的性質或感受的不同。而是,焦慮沒有對象,而恐懼有對象。拉岡說,當我們把內在莫名的焦慮,歸咎於某個外在原因時,我們就是設置了某個對象,此時,焦慮便成了恐懼。為什麼我們要這樣做呢?

因為一旦有了對象,我們就可以努力地去排除、解決、操弄此一對象,以為這樣就不會再有難受的感覺,事實上,正好相反。由於不接受內在引發焦慮的原因(the Real),卻用外在對象來掩飾它,反而會更加地被對象而纏繞,並且會更加依附於它,用拼命拒絕它的方式來留住它。

拉岡的立場是:承擔你的焦慮,接受你的分裂與死亡。

我和學生在讀書會討論時,大家所做的一些對焦慮感的現象學描述,綜合大家的意見,紀錄並整理如下。

1.看著電腦上word的空白文件,我的腦中也一片空白,只好躺到床上看著一片空白的天花板。看了好久,再度坐到電腦前面,上面的空白越來越大,大到把word的邊框吃掉了、把電腦吃掉了、把書桌吃掉了、把傢俱吃掉了、把我也一點一點吃掉了…。

2.莫名的害怕一直來、一直來。怕到我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緊緊關上窗子、拉上窗簾、鎖上門。仍然很害怕,我只好跑到床上去,用被子把身體裹起來,把頭矇住。沒有用,還是怕。於是我縮到床的最角落,緊靠著牆壁,用力向著牆裡擠,想要把自己幾到牆壁裡去,成為房子的一部份。奇怪,為什麼不是讓房子進到我的身體裡呢?

3.好像你的心被帶走了,但是被帶走心的那塊地方卻好重、好重。不知道有什麼東西壓在那上面,壓得你喘不過氣來。但是,在某個瞬間,外在的壓力向內攤,反方向變成內在黑洞,無限的重力不斷把一切吸入、吸入,吸到我變得越來越輕盈,輕盈到快消失的地步。

分析的重點是:外在性會變成內在性,吸納焦慮會變成我向著焦慮而開放,我是敞開、分裂、匱乏、虛無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