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驅力(drive/ pulsion)

翻譯者:蔣興儀

在弗洛依德的性欲理論之中,驅力一概念佔據了核心的地位。對弗氏而言,人類的性欲和其他動物的性生活相對立,區分之處在於它並非由任何的本能(instinct)(這個概念意味著與某對象產生一種相對固定的和內在的關係)所規制,而是由各種驅力所規制。不同於前者,後者是極端多變的,並且在主體的生命史中是以偶然的方式發展起來的。

  拉岡堅持要保留弗洛依德在驅力(Trieb/ drive)和本能(Instinkt/ instinct)之間的區分,並批評Strachey, James在《全集》(Standard Edition)(E, 301)裡把兩者都翻譯為「本能」,而泯滅了其中的差別。「本能」指稱一種神秘的前語言需求(need),驅力則完全地撤離了生物學(biology)的領域。驅力不同於生物學的需求,因為它們絕不會被滿足,也不會指向某個對象,而是繞著對象無盡地循環。拉岡說驅力(Triebziel)的意圖並不在於達成某個目標(goal)(最後的終點),而是跟隨其方向(aim)(它自身的路徑方向)圍著對象打轉。(S11, 168)因此,驅力真正的企圖並不是要完全地滿足某些神秘的目標,而是要回歸其循環的路徑,並且,絕爽(jouissance/enjoyment)的真正源頭乃是封閉迴圈的重複運動。

  拉岡提醒他的讀者,弗洛依德將驅力定義為由四種不同的要素組合而成的蒙太奇:壓力、終點、對象、源頭。驅力因此不能被認為是「某種被給定的最終之物,或是某種起始、原初之物」(S11, 162);它乃徹底地為文化和象徵的構成。於是,拉岡將弗氏作品中涉及能量學和水力學的驅力概念給掏空。

  拉岡在他的驅力「迴圈」(circuit)理論中混合了這四種要素。在這個迴圈裡,驅力始於某情欲帶(erogenous zone),繞著對象運行,然後再回到此情欲帶。這樣的迴圈由三種文法的聲音所構成:

1. 主動的聲音(例如:看)
2. 反思的聲音(例如:看見某人自身)
3. 被動的聲音(例如:被看)

  前兩次都是(主動和反思的聲音)是自我情欲的(autoerotic):它們缺乏一個主體。只有到了第三次(被動的聲音)驅力完成了它的循環之時,「一個新的主體」才會出現(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之前,沒有主體。參見S11, 178)即使第三次是被動的聲音,但驅力在本質上總是主動的,這就是為何拉岡並不把第三次寫成「被看」(to be seen),而是寫成「使其自身被看」(to make oneself be seen)。甚至也假定驅力的「被動」層面像是受虐狂也包含了主動性。(S12, 200)對主體而言,驅力的迴圈乃是踰越快樂原則的唯一方式。

  弗洛依德說,性欲是由一些部分的驅力(德文Partieltrieb)所組成,例如口腔驅力和肛門驅力,每種都是由一個不同的源頭(一個不同的情欲帶)特殊化而成。起初,這些部分驅力是以各自獨立的無政府狀態來運作的(亦即兒童的「多形態性變態(polymorphous perversity)」),但到了青春期時,它們便在生殖器官的優越性之下被組織和融合起來。(Freud, 1905d)拉岡也強調所有驅力的部分本質,但是和弗氏有兩點不同之處。

  1.拉岡拒絕如下的觀念:部分驅力能夠獲得任何完整的組織或融合;由此而主張:生殖帶的優越性即使達成之後,也總是具有高度的危險。他挑戰弗洛依德之後的心理學家所提出的想法:生殖驅力將部分驅力以一種和諧的方式完全地整合起來。

  2.拉岡認為驅力是部分的,這並不是說它們是一個整體(一個「生殖驅力」)的部分,而是說它們只能部分地再現出性欲。它們並不再現性欲的再生產功能,而只是享受的層面。(S11, 204)

拉岡定義了四種部分驅力:口腔驅力、肛門驅力、視覺驅力、祈願驅力。每一種都由一個不同的部分對象以及一個不同的自我情欲帶給特殊化,如圖四(在此省略)。

  1957年時,拉岡在欲望之圖的脈絡下提出一公式($◊D)作為驅力的公式(matheme)。這個公式可以讀作:被槓掉的主體關聯於要求,在一項要求的堅持之前的主體之消褪,這項要求強調沒有任何具有意識的意圖來支撐它。

詳視弗洛依德的作品,有一個固定的特色遍及於各種驅力理論的再表述之中,那就是一種基本的二元論。這樣的二元論起初依據的是一種對立:一方面是性驅力(sexual drive/ Sexualtriebe),另一方面則是自我驅力(ego-drive)或自我保存的驅力(self-preservation/ Selbsterhaltungs-triebe)。在1914-20這段期間,這樣的對立被弗洛依德日漸增加的現實性所質疑,他認為自我驅力自身即是性欲的。因此他藉由生驅力(Lebenstriebe)和死驅力(Todestriebe)之間的對立,而將驅力的二元論予以再概念化。

  拉岡認為保留弗洛依德的二元論是很重要的,他拒絕榮格(Jung)的一元論,榮格主張所有的心理力量都能夠被還原為心理能量的單一概念(S1, 118-120)。然而,拉岡傾向於將這樣的二元論給再概念化,他所依據的是象徵界和想像界之間的對立,而非不同驅力之間的對立。因此,對拉岡而言,所有的驅力都是性驅力,且每一種驅力都是某種死亡驅力(death drive),因為每一種驅力都是過度的、重複的、終極毀滅的。(Ec, 848)

  驅力很切近於欲望(desire)。兩者都起始於主體的領域,而對立於生殖驅力,它(如果它存在)在大它者這邊發現了它的形式(S11, 189)。然而,驅力並不只是代替欲望的另一個名稱,它們都是欲望實現的部分層面。欲望是獨一且無法區分的,但驅力是欲望的部分顯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