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的時間性(一):佛洛伊德(S. Freud),創傷的後遺性

 

一、佛洛伊德的愛瑪案例:創傷的後遺性

 

佛洛伊德前後對創傷提出好幾種解釋。最早發展的是「後遺性」(Nachträglichkeit / afterwardsness)概念,源自愛瑪(Emma)的案例。

愛瑪有歇斯底里的強迫症(hysterical compulsion),她無法獨自一人進入商店,這是由於12歲時的一段記憶。當時她去商店買東西,看到兩個店員在一起笑著,她受到驚嚇並衝了出去。她認為這兩個店員在嘲笑她的衣服,其中一人還對她產生了性吸引力。

佛洛伊德發現愛瑪還有第二段相關的記憶,來自於更早的八歲。那時她進入商店要買糖果,商店的店經理隔著她的衣服,抓了她的生殖器。這個更早的記憶,在十二歲遇到兩個店員的當下,並沒有浮現出來,是之後才想起來的。佛洛伊德分析這兩個場景之間有許多相似性,特別是兩位店員的笑聲,讓她聯繫於店經理攻擊她時所伴隨的咧齒而笑。她之所以害怕兩個店員而逃跑,可能是害怕先前的攻擊再度發生。

佛洛伊德說,使這兩段記憶連繫起來的關鍵是青春期,青春期的性成熟使她不僅喚起了前一段記憶,並且產生了「不同的理解」,引入了性慾的詮釋。因此,佛洛伊德對愛瑪的解釋是:「一段被壓抑的記憶,只有透過延遲反應(deferred action)才變成創傷」。

這個「延遲反應」就是「後遺性」。當愛瑪在青春期產生了關於性慾的知覺,她的早期經驗可能被後期事件所觸發,並認為是創傷的;即使早期事件在它發生的當時並沒有被認為是創傷的。

 

二、後遺性的悖謬

 

後遺性有個值得注意的悖謬:原因和結果的倒轉。

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關係不是這樣的:先前的八歲遭遇是原因,後來的十二歲遭遇是結果,原因產生了結果。而是這樣的:「經由結果而造成了原因,原因變得『更加豐富』,或是改變了。」亦即,原因(八歲)是被結果(十二歲)給「喚起」的,但是,被喚起的同時,它也被改變了,由於添加了青春期性成熟的元素,這兩個場景才形成結盟。第一個八歲的場景,延遲到十二歲才被理解,並使得愛瑪誤讀了十二歲的第二個場景:店員的笑聲忽然被轉換,笑聲莫名其妙地關連於侮辱與性攻擊。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個場景中,愛瑪的內在並沒有感受到創傷;第二個場景中,外在情境並沒有實際發生創傷事件。那麼,到底創傷源自於何處?

八歲的遭遇,形成了愛瑪的無意識,它是脆弱且易受傷的,很容易就使心靈向外打開,讓外面的其他東西闖進來與它結盟。無意識可比喻為家裡的內奸或叛徒(八歲第一個場的被壓抑記憶),無預警地打開大門,讓無知的路人溜進來(十二歲第二個場景形成強烈印象),於是主人拿起武器來防衛(愛瑪覺得受到了攻擊)。只不過,這個叛徒(內在無意識)是由主人自己所設置的,叛徒的意思是指,誘使心靈引入其他受創傷的元素。

簡言之,八歲的愛瑪不能理解她所遭遇的,這個不理解在她之中形成了無意識;而十二歲的愛瑪感到被侮辱,正是因為她之中的無意識開始起作用(經歷了青春期)。後遺性構成了被壓抑的無意識,它的延遲反應,使得後來的創傷聯繫於早年經驗。

 

三、卡露絲(Cathy Caruth)的修正:創傷的兩階段經驗結構

 

佛洛伊德的「後遺性」過於偏重無意識、早年經驗、性慾,雖然可以解釋愛瑪的案例,但無法解釋許多其他的創傷現象(如車禍、戰爭等)。因此,卡露絲參考了佛洛伊德後來提出的其他創傷理論,做出了修正,刪除了無意識、早年經驗、性慾等,但依然保留了創傷時間性的「延遲」意涵。

卡露絲認為,創傷的經驗結構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指:當事人遭遇了突然的、意外的、衝擊性的創傷事件,這個事件發生的當下,由於當事人受到巨量的刺激,過度驚嚇,反應不過來,處於一種麻木、僵硬、呆滯、冷凍的狀態。

第二階段是指:延遲了一段時間之後,當事人才產生對之先前創傷事件的反應。這樣的反應是令人痛苦的、攪擾不安的:當時創傷事件的某些片段記憶,不斷地闖入當事人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無法由當事人所控制。而這些閃現的畫面都是無法被消化的「本義性」(literality)。「本義性」是指:1.過度精確:創傷事件當時的一花一木、一石一瓦、一舉一動都是原景重現,充滿了過度精確的細節。2.不會變動:這些過度精確的細節,每次閃現都是一模一樣,幾乎不會變動。3.無法理解:當事人無法陳述這些畫面的意義,它們無法被敘述出來,無法被消化。

創傷經驗結構的這兩個階段,有它們各自的重點。第一階段是「不能完全經驗」,第二階段是「不能完全理解」。

卡露絲的修正,只保留了「延遲」的時間性,更接近於我們今日所理解的PTSD。她讓我們在解釋創傷時,擺脫了過去經驗的糾纏,著眼於受創當下及後來的經驗描述。

那麼,在卡露絲的「延遲」中,還有無意識的位置嗎?有的。但是,這個無意識已然不同於愛瑪那種被壓抑的記憶。

在卡露絲這邊,強調創傷的當下衝擊。意外直接地朝向當事人鋪天蓋地衝擊過來,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這使得他在認知和心靈上,來不及有任何的準備,以至於他並沒有完全意識到,到底現在發生了什麼事?他的經驗錯過了事件,但這個「錯失」卻深刻地被保留下來,在他心靈之中構成了「奧秘的核心」(enigmatic core)

「奧秘的核心」就是無意識,它是心靈之中的空白、空洞、裂隙,無法被吸收或連結於他原本既有的任何經驗或記憶,沒有意義。比起佛洛伊德之前的愛瑪案例,可以明顯比較出:這個空白不是被壓抑的記憶,它不包含任何過去的經驗內容,跟他的生命史毫無關係。簡言之,它就是一個由創傷事件所造成空白,無意識就是「無」。但是,這個空白卡在心靈當中,它無法被消化、無法被整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