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界存在於象徵界的內部 

 

問:什麼叫做「真實界是存在於象徵界的內部」呢?

 

一、真實界不在象徵界的外部

 

1.真實界不是在象徵界的外部,挑戰「另一個美好世界」之說。此說把真實界認為是另一個超越界,如西方的天堂;或是把真實界認為是逃離凡俗後的避世,如東方的世外桃花源。

 

2.真實界不是在象徵界的外部,也挑戰「揭露虛構表層,揭露底層的現實」之說。某個虛構意識形態下,存在著某種真實的世界。如科幻電影《駭客任務》中,尼歐在脫離電腦母體世界之後,回歸原本光禿禿災後世界的現實。

 

二、真實界在象徵界的內部,構成了象徵界,卻被排除

 

3.我們所眼見的世界,就是象徵界,它有清楚的秩序、組織、架構、規則、意識形態等,構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區域、層次。而真實界不在其外,就在其中。它是象徵界之中的裂隙,是象徵界在框架其世界時,所排除出去、使其不可見的種種。就好像,一本作業簿,在格子和格子之間的空白處,或是文字的行與行之間,那些未被寫下來的東西。

 

4.Zizek在《The Sublime Object of Ideology》之中用各種語詞來指稱真實界:voice, hole, absence, gap, lack…,他說:「真實界本身是個空洞、裂隙,是象徵秩序中的敞開,象徵秩序乃是環繞著真實界這個匱乏而被建構出來的。the Real is in itself a hole, a gap, an open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symbolic order - it is the lack around which the symbolic order is structured.(p.191)」這是為了對比真實界和象徵界之間的關係:真實界是象徵界的一個空無的核心,象徵界需要它,但卻讓它不可見。用日常比喻來說,我們可以把真實界假想成數學中的「0」,它是數學系列的基礎,構成了數學系列(「0」的比喻還不是很好,因為「0」還是可見的)。

 

5.或者,我們可以把上述兩種「外部」的想像,拉到「內部」來想:如何創造出「在此世的天堂」?如何創造出「塵世的桃花源」?這不是回到個人內在的冥想或平靜,而是真正有所行動,徹底改造我們現有的世界。

 

三、與真實界的創傷性遭逢

 

4.那麼,真實界的意涵是什麼呢?它對於思考我們的世界,有何作用呢?它是倫理的,對於個人主體或集體主體來說,一旦它顯現,就會產生重要的作用:打破既有的僵化象徵秩序、摧毀腐敗的日常規律、瓦解霸權的意識形態系統。

 

5.然而,真實界既然是個不可見的空無,一旦它變得可見,勢必突破日常熟悉的象徵秩序,為我們帶來衝擊與創傷(這裡的創傷,是具有正面意涵的,是一種震驚)。所以Zizek不斷地用「與真實界的創傷性遭逢」,來展示真實界這個空無的顯現。個人主體的例子方面,他以「安蒂岡妮」為例,她為我們展現「活著的死亡」,突破了既有的象徵秩序,帶給我們震驚。

 

6.集體主體方面,他以二戰猶太集中營的「活死人」為例,活死人突破了道德的界限,為我們展現人性的零度。另外,難民、移民、底層賤民等這些「被排除者」,他們具有人性的普遍性,如果他們能夠團結起來行動(革命),將可以打破現有資本主義的腐敗象徵秩序,帶來一次真實界的創傷性顯現。

 

四、「對真實界的激情」是糟糕的

 

7.為了要摧毀既有象徵秩序,「行動」(act)是好的,「行動化」(acting out)或「轉成行動」(passage to the act)則是糟糕的。這種糟糕的行動化、轉成行動,表面上看來,同樣是摧毀象徵秩序,但它並沒有帶來好的改變,而是更糟,只是展現了受害者的憤怒的發洩、無能的復仇。這種「對真實界的激情」,實際上是「避免真正地與真實界遭逢」。

 

8. Zizek在《Welcome to the Desert of the Real》一書中,討論了美國911雙塔攻擊事件。發動攻擊的穆斯林激進主義針對的是西方資本主義世界,以西方的受害者姿態,攻擊了雙塔。這不是行動,只是無能的復仇。其復仇建立在一種「幻象」上,把真實界投射出去,變成為雙塔的災難。

 

9.911事件,在美國這邊是一次巨大的災難與創傷。本來,攻擊事件可以被定為成反抗全球資本主義的一次起義(雖然是失敗的)。但是美國卻將它定位成極端右翼的恐怖主義,接下來,發展出更多相關的軍事行動和對穆斯林的迫害行動。現在,輪到美國這邊建立「幻象」,針對穆斯林「敵人」發展出各種自身的「受迫害妄想症」的情節。

 

10.這兩個作為,都拒絕了「與真實界的創傷性遭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