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農為何要強調「心理政治學」(psychopolitics)

法農提出批判的心理學,要探索心理學的政治化。這樣的政治化,有三種形式:(1)把心理學的概念放到政治架構底下,看到心理學如何被社會歷史文化所限制。(2)用心理學的經驗去說明權力的運作,了解該如何介入由權力所滲透的生命。(3)將心理學的形式聯繫於政治行動,作為對權力的抵抗。

討論人類主體性的問題時,必定關聯於心理學,即同一性的問題。我們不能把心理學脫離於特定的社會、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脈絡。心理學並不只是屬於個體的,它在權力運作的關係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法農聚焦在殖民權力下的心理生活,是因為日常的心理經驗,被用來作為政治侵略的工具,強化其效果。殖民者的壓迫與暴力,要獲得支撐與延續,必須靠著被殖民者個人的心理同一性來運作。個體的意識、社會的制度,兩者不是分離的,一起作用才會產生效果。

 

二、殖民與後殖民如何區分?

「後殖民」定義:在形式化的殖民結束之後,殖民地獨立了,但殖民政治的暴力並未終結,仍然或明或暗地從屬於新殖民支配的形式。殖民,不只是土地的殖民,而且是心智的殖民(colonizing of mind)

Said的另一種區分方式是:(1)殖民主義,實踐的,身體、物質、暴力、奪取土地。(2)帝國主義,理論的,意識形態的,文化經濟的。

 

三、心理政治學如何解釋種族同一性的建立?

種族同一性的心理政治,有雙重運作過程:(1)種族同一性最初是社會政治的,(2)然後被內在化,成為心理的。

在個人同一性的層面上,原本的政治權力會運作在個體的心理上,產生重複、內在化、增強、擴充等效果。日常的、心理的生活經驗並不是私人的,而是一種政治的工具或手段。

 

四、法農為何要對抗傳統心理學,而主張批判的心理學?

傳統心理學看似科學中立,但其實仍是後殖民情境下的產物。歐洲中心成為心理學的支配性的思維,採行的是思維的殖民模式。可稱為「普遍化的特殊主義」(91):拿來作為普遍理論的判準,其實只是立基於特殊的某一族群,他們只佔了世界人口的少數比例。傳統心理學理論的模型是以白人、中產階級、男性為主,與這個模型一致的,並認為健康的,否則便是病理的。

 

五、黑人的種族同一性,如何被種族主義者給客體化?

法農致力種族之分析,是要從個體同一性當中,推翻掉被他人規定的種族同一性。沙特說「存在先於本質」。法農說,少數民族被支配的生命經驗則是「本質於存在」。

黑人主體感覺到的是:他被白人的凝視給封存起來,囚禁在被壓碎的客體性之中。他的主體性消散,他無法再現或定義他自身。他只剩下種族的功能,必須為他的身體、皮膚、顏色、種族歷史而承擔罪責。他無法賦予自身意義,意義早就已經在那兒等著他,他成為「某種本質的永恆受害者」。亦即,黑人主體的本質已被白人所規定。

 

六、法農如何運用馬克思的「異化」之概念?

馬克思的異化,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過程,從生產的勞動力出發,討論:人如何疏離於他和各種關係(勞動者和產品分離、人和自身分離而沒有自我實現感、不再是共享的勞動而與他人疏離、疏離了人性本質)。

法農用「種族」取代了勞動,用「心理學和文化」取代了經濟和階級。在種族的的基礎上,黑人異化於他的人性、他的身體、自我的意義、隸屬於某群體,無法獲得本真的同一性。他變成他自己的陌生人。病理學的原因從這裡開始。

 

七、殖民環境對於黑人同一性造成怎樣的傷害?

「黑皮膚白面具」是黑人主體的生命經驗。這不是一般的生命經驗,而是透過「政治意識」來理解的生命經驗。

種族不是一種全有或全無。人民處於種族同一性的階層(hierarchy)當中,帶著各種程度的黑與白。某個黑人族群會比另一個黑人族群「更黑」。殖民者設置了各種程度的隔離,各種程度的黑,由此而設置了偏見的階層。

在殖民處境下的黑人承受了內在心理之暴力(intrapsychic violence),結果就是產生了:社會導致的自卑情結(inferiority complex)

社會宣稱了某個種族的優越性,並且創造出同一於它的各種困難程度,這些困難程度於是造就出各種神經症。

 

八、法農如何在殖民環境下,對心理病理學的原因作出解釋?

殖民環境對於黑人同一性造成雙重傷害:造成向外和向內的憎恨。首先,他吸收了白人對黑人的偏見。其次,他將此一偏見內在化,形成自我貶抑的同一性,讓自己也成為壓迫自己的工具。

壓迫者手上的最有力武器就是被壓迫者的心智。對法農而言,殖民化的傷害無法不考慮在心理上產生的效果。

法農的激進主張:把「文化剝奪」和「種族異化」作為心理病理學解釋的重要部份。外在的客觀社會歷史現實被吸收,成為內在化的主觀心理現實,造成心理衝突。

 

九、法農如何批評傳統心理治療,並重新解釋它?

在法農的觀點下,心理病理學是社會發生的(socialgenetic)或社會基源的。他批評一般的心理治療是社會不平等的幫凶,故主張治療介入和社會行動,是要互補的。

本真的去異化:主觀的心理介入,加上客觀的政治介入。心理學和政治改善要同步。(「心理學的」是指論述,而非現象)

心理學的介入。第一,揭露壓迫的刻板印象是如何被內在化,成為自我執行的異化。(1)我先是他人的受害者,(2)然後我是我自己的受害者。第二,放棄幻覺式的白化(我要變白,否則就消失),意識到自身處境,選擇行動,改善社會結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